第(2/3)页 算时间,我们认识已经有七八年了,那时候,我还在上大学,是一个同学介绍我认识她的。 这一晃,就是八年。 起码,她见证了我八年的生活。 苏州的她:姐姐我发财咯 我有一次在跟她聊天的时候,提到了和丫头出去吃了顿大餐。 她问我吃了什么。 我说就两小菜,一个汤,总共花了五六十而已。 这时候,她发过来一个惊恐的表情。说实在的,换了别人,就这一个表情我足以把她拉黑。 但是这位红颜不一样啊,在网络里认识五六年了,彼此太了解对方,她的惊恐,只表示我小题大做,五六十也叫大餐。 爷们不是吹牛,一顿饭吃一万块钱的也不是没吃过,只是,就目前我和丫头的小日子,出去吃饭就可以叫“大餐”了。 这个就像台风“莫拉菲”刚刚登陆广东那天的聚会一样,我只花了16块钱,买了10个人可以吃饱的东西,你说我是抠门呢,还是不知道该怎么浪费? 我和她的聊天,也就那么结束了,她惊恐她的,我安静我的。 后来的后来,有一天她火急火燎地找我:“梦同学啊,赶紧给我你的账号,姐姐发财咯!” “发什么财?”我表现得风雨不惊。 “最近买基金,狠赚了一笔,给你敲过去一点,改善一下伙食呗。”随后,她发过来一个得意的表情。 “狠赚?”我问,“是多少?” “不多,算下来十万刚过一点咯。”她敲过来的是字,我看不到表情。 “那你打算,把零头给我?”我问道。 “随意啊,你要一万都成,咱俩平分都成。”她回答。 天! 最后,我肯定,不假思索地拒绝了她的要求。 我的小日子本来就是自己争取来的,你那么横插一杠子,以后我还咋生活?时间那么久了,她应该知道我的脾气。 后来,我把这事情告诉丫头了,丫头跟我说:“那让她给我买个lv的包包吧。” “等着吧,等我买基金赚了十多万,肯定把你装lv的包包里天天提着你上街。” 我知道丫头这是在开玩笑,她现在能如数家珍般数出我的这些红颜知己们,有时候,遇到自己特别需要而不想自己去逛街的时候,会央求我利用一下这些“资源”。 这招很灵,我曾成功实践过一次。 某年春节,她特别想要一个“每日一记”——有着农历阳历日期的那种精致的小本子。自己舍不得买,就打主意看看有没有人的单位发这样的本子…… 我一圈问下来,果真有人的单位发类似的小本子。 结果,她如愿以偿。 南京的她:那一夜,我真的流泪了 电话里,她一直叫我老师。 不论是在说什么事情,她都很维护我的尊严,也很照顾我的感受。算算时间,我们在网络里认识已经有五个年头了。 我和她的聊天记录早就超过了一千页。 打电话的记录如果能连续累计起来,估计一个月都不止。一个月,30天,每天24小时,那就是连续的720小时。 这个数据,我一定能自信地说:“相信我,一定有720小时。” 这个数据,到目前可能保持左右的,只有江门的那位朋友。 有人肯定要问,你这不是吹嘘吗,打那么多电话有什么意思?是不是想证明你是“情场高手”? 人与人的默契有时候真是很难说得清楚的,有时候,你说出一句话,对方从电话里突然传来一句:“对对对,就是就是……”那是什么感受? 认可。 被认知。 然后就是一种惺惺相惜后“话与知音说”的感受吧。 有很多时候,总能听到别人说:“夜梦啊,你要是郁闷的时候就给我打个电话,我给你拨过去,想聊多久都成,我请假陪你聊天都成。” “煲电话粥”这事,跟孤独的味道差不多,我在前面的文字中提到过:孤独的局面有两种:一种是,想说话,却没人听;另一种是,有人想听你说话,你却不想说。 关于友情,总觉得是一种随缘惜缘不攀缘的过程吧,不卑不亢下的两情相悦,大多数时间里,这种友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。 何况,经历不同,阅历不同,有时候,同样的话语,到了不相干人的耳朵里,就变成鸡对鸭讲了。 所以,这么多年过来,我们一直彼此珍惜着。有时候,丫头也在,我会接到她的电话,我拿着电话,坐到阳台上就能旁若无人地进入状态。聊她的工作,聊我们在网络里的交集,聊奥巴马,也聊国际石油……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