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三七章 秦如烟-《汉家日月》
第(2/3)页
当然了,其中的县城教谕、训导两人,虽然未入流,但是表现的崖岸自高。在大明制度里,教谕、训导一般都是选取举人就任。大名鼎鼎的清官海瑞就是以举人身份先充任某县一教谕,从此步入官途,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,从此流芳百世。
因此,他们和司吏、典史不同,虽然他们同为吏,(不排除某些地方的教谕博得了从九品的官身可能),但因为是管理一县教育的清高之职,来源都是儒生中有学行的人,因此,在县中的地位颇受人尊敬。
所以那两个家伙一脸的矜持,崖岸自高,不阿附权贵,那清高的拿捏做派给于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介绍完了属员,陈昌言又开始介绍起乐亭县里的乡绅来,尽是如以往周秀才之流。乡绅就更不用多说了,个个手眼通天,消息灵通,油滑的都成精了,一个个马屁不停的拍上,一顶顶的高帽不住的甩过来,饶是于望性格沉稳,也是被捧的浑身飘飘然。
纷扰的场面过后,陈昌言哈哈大笑道:“于大人少年得意,他日绝非池中之物!光在外面站着也是不妥,本官在县衙后院已经摆下了酒席,那里亭台轩榭,流水潺潺,花木通幽,是个吟诗作对的好去处!如此,大家都里面请!”
相比昨日武官宴会的放浪形骸,陈昌言举办的宴会无聊无趣之极。酒席里,一顿什么文武共济,造福一地,为圣君分忧之类的废话完后,就是提议作诗作词助兴。
那些乡绅纷纷来劲了,县衙里有点墨水的吏员也是争先恐后,他们兴致都非常高,诗作了一首接一首,词谱了一曲又一曲,越作越是兴高采烈,其中彼此唱合,彼此抬举,一片大好的和谐欣荣现象。
李舒打着哈欠,随行的那些汉家军将官个个双目呆滞,虽然他们近年来多少也读了一些书,但是论起吟诗作对可是难为他们了。对此场景,于望则是微笑不语。
期间,陈昌言一定也要于望也作几首诗,于望对作诗可是一窍不通,他又不是戚爷爷,打战要得,打油诗也要得。如果说论起背古诗倒是不妨,不过这些常年泡在书籍里的文人更是甩开于望十条街。
操守大人一直表现随和,那些诗兴大发的乡绅们去了戒心,纷纷故意一定要于望作诗,如果作不出就要罚酒。于望今天过来可不是为了喝酒来着,看到众情热烈,也不好一直钉着煞风景,于是沉吟着道了第一句:“血染征袍战甲红!”
于望的声音宽宏响亮,第一句就是出手不凡,引来一片片叫好声。
“拼的老命报君王!”
顿时场里的声音轻了下来,这第二句和第一句对比完全没有一点对偶和意境,话语粗俗不堪,不过这句诗主题还是好的,报效君王,这是何等正确的政治方向?你敢说这话说的不对?你敢不捧场吗?
于是,那些乡绅纷纷又是叫好。
“二三四五何足道?六七八九如浮云!”
于望快速的吟完了打油诗,那些洗耳恭听的众乡绅个个大眼瞪小眼,这什么乱七八糟的?连数字都拿出来凑数了?
最后还陈昌言打了圆场,此时他已经无比轻视于望,到底是武人,在这些高雅场所就露出粗陋的底子来了。
如此,他们终于把于望排除在他们的圈子之外,又兴奋的高谈阔论,聊起历代儒家先圣的主张来。
陈昌言一脸的肃穆曰:“明主治吏不治民”,“治国之道,爱民而已”。
听到县尊老爷提到治吏,陈典吏马上一脸的郑重,一脸的“大公无私”的道:“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”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