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七十四章 乡贤-《农家记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只再听着幕僚搜集回来的关于务本堂秦氏的种种消息,他倒是对这务本堂秦氏刮目相看了起来。

    走路谁都会,可每一步都能走的这样稳妥,却绝对不是甚的容易的事儿。

    可却是直到现在才知道,他或许仍是低估了务本堂秦氏潜力同能力的。

    对秦家兴趣陡生,不禁问起家里头一众小字辈的课业来。

    秦连豹有问必答,就同何大人说起大堂哥同六哥来,虽说堂兄弟两个一道中举,风头一时无两,可家里头的意思,还有方大老爷方解元那厢,都并不十分希望他们趁势而为,参加春闱,是属意让他们三年之后再考的,大堂哥同六哥也已是应下了……又说起二堂哥同三堂哥来,虽然今科乡试不题,可正好趁着年纪尚小,心无旁骛,扎扎实实的多读两年书,三年之后,再行大比。至于四堂哥同五堂哥,如今正被李巡检带在手里操练着,明年开春后即将参加武秀才的比试。还有七堂哥,虽然年纪尚小,可明年亦是准备下场县试,试一试胆气的……一一都告诉了何大人。

    何大人听完后感慨不已。

    虽说自古君子讲求通达六艺,可随着文科举的日益鼎盛,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,天下学子只对四书五经趋之若鹜,音律、骑射俱都弃之不学,哪怕武科举日益抬头,可在他们这样的诗书人家,仍然不算正道。

    可秦家虽然出身乡野,却有这份见识,确实比之一些个累世大族更加高明的。

    不禁同秦连豹同秦连龙道:“在下的看法虽然有失偏颇,可还是不免觉得,与同六畜五谷相辅相成中成长起来的乡民们,或许比之城镇中于叫卖喧嚣为伍的百姓,更加具有仁人而爱物的情怀!”

    还告诉秦连豹同秦连龙一个非常有趣的论证:“在下为官十数年,曾对数地百年间的城乡中举登科的人数作过些许的统计,结果人深省,早年乡间中举登科的人数,竟是多于城镇的……”

    虽然,这同乡间人口基数往往大余城镇人口是脱不开干系,可有一则,城镇之中,往往更多累世诗书大族。

    而且这已经是早年间的数据,这些年来,这个差距已经在日益缩小了。

    自然不是甚的好事体。

    不过还是总结道:“所以依在下看来,虽然门楣都是用来光耀的,可挂着‘耕读传家’、‘德重乡评’门楣题字的人家,或许确实是要比之挂着‘和气生财’、‘飞黄腾达’门楣题字的人家,在进退应对、抱负追求上,更加注重修身明德的。”

    也正因为此,何大人不但赞赏秦家在小字辈培养上的用心良苦,允文允武,因材施教,这可不是说起来这样容易的事体。更对秦家迹之后的治家之严谨、持家之勤俭、传家之忠厚,赞不绝口。

    修身养生、勉学应试、治生理财、处世为人……这已经不是走的一般的稳当而已了,简直就是稳如泰山了。这其中哪一条哪一项,不是那些个累世望族,几辈子的经验教训之谈的。

    而这其中最让他赞赏的,还是秦家在迹之后,仍旧选择留在乡间立身的态度,以及和待乡曲、宽厚忍让、救老怜贫、扶危救困的处世之道。

    如今这世道,或是世道太平的缘故,百业兴旺,人心却愈趋于不知足,机械、变诈。士农工商,尽管出身各不相同,但在为人处世上,却主于赚人。

    照常理来说,这世上甚的东西都可以有假,但金子是不应当有假的,否则怎的会有一句话叫做真金不怕火炼呢,可如今这世道,就连金子都可以作伪了。就譬如药金,火上一烧,都能烧出五彩颜色来,竟是道士炼出来的玩意儿。

    工人倒是日巧一日了,可人情却是日薄一日了。

    而且人心不古,不单说的是民间百姓,就是念书识字本该教化熏陶百姓的学子仕子亦是如此的。为了求得进身之阶,在仕途上能够更加顺利,甚至不惜攻击自己所宗甚至所亲的同僚。简直就跟《水浒传》中,梁山好汉杀人越货以充投名状的行径一般无二的……

    这些年来,他不知见过多少人,因着三个字,不知足,一但迹,乡野之地就再留不住他了,一心恋慕外头的花锦世界,甚至于叶不归根。

    在这样的世道下,秦家还能固守乡间,更以乐善好施、慷慨解囊为处世之道,获得乡亲们的尊敬爱戴,委实太不容易了。

    和待乡曲、宽厚忍让,倒还罢了,毕竟许多家族的家训族规都一再叮嘱家人要谦恭谨慎、宽厚待人。特别是对待乡亲邻里,更要宁我容人,勿使人容我。

    可在救老怜贫、扶危救困这则上,虽然许多家族的家训族规也都教育子弟要助人为乐、量力救人。可同时因着官场上尔虞我诈、相互倾轧的事实,不少家训也都在教育子弟恪守韬光养晦的处世之道,多说一句不如少说一句,多识一个人不如少识一个人。明哲保身,谨言慎行……

    或许真是民间俚语所说的“江湖跑老,胆子跑小”的缘故,他们这样畏畏尾,走一步看三步的累世大族,恐怕再是难有务本堂秦家这样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十足劲头的。
    第(2/3)页